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  信息公开->规划计划
关于泌阳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浏览次数:1768 投稿:超级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11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提请泌阳县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代表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帮助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培育产业形态,以产业融入实现产城融合,克服新冠疫情的重大影响,为“十四五”新征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经核算,2022年全县GDP完成345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19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37.15亿元,同比增长6.0 %;第三产业增加值132.66亿元,同比增长4.2%。

(一)产业经济持续壮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9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90.5万亩,粮食总产量14.38亿斤,实现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夏南牛存栏量连年递增,稳定肉牛存栏40万头、年出栏29.6万头,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03个。完成生猪存栏61.78万头。食用菌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代料食用菌种植3.3亿袋,总产量达到48万吨,泌阳花菇被确定为省地理标志产品示范区名单。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快推进,培育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全县累计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716家,家庭农场260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全县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50亩以上的有44.4万亩,占农村承包耕地面积的31.7%。

工业经济势头良好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06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4.9%;主营业务收入166.2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8.8%。全社会用电量突破159600万千瓦时,增长23.58%,工业用电量达到63294万千瓦时,增长25.10%。县开发区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不断优化,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6.19亿元,增长8.8%;完成增加值43.8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68亿元,增长7.3 %;主导产业完成投资39.6亿元,同比增长42.3%。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快速推进,申报认定省级星创天地2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75%,研发活动覆盖率71%。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夏南牛、食用菌、绿色石材、电子电器制造四个支柱产业逐步形成,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化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第三产业加快推进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67亿元,增长9.7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0.14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41亿元;金融业增加值8.76亿元,增长10.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3.98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12.36亿元,增长4.6%;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6.33亿元,增长4.3%;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2.75亿元,增长5.4 %。商务中心区加快发展,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实现税收1.3亿元,引进总部经济企业10家。现代电商物流快速发展,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71.5亿元、电子商务零售额40.6亿元。培育本土知名电商品牌4个,电商企业300多家,开展网络直播带货270多场次,实现成交额1500余万元。发放电子消费券200万元,带动消费2394万元。现代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汇融物流电商产业园建成商铺16万平方米,仓储物流用房1.5万平方米,招引入住物流快递企业18家、家具建材县域配送企业11家。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旅游业整体水平提高,全年共接待游客1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金融业稳步发展,全年新增贷款17.5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05.27%,增长14.07%。普惠金融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资本市场融资14.69亿元。

(二)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全年列入省、市重点项目85个,总投资665.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41.6亿元。2022年实际完成投资864.3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95.7%,其中省重点项目15个,完成投资164.3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0.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80.8%;市重点项目70个,完成投资7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0.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99.8%。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91个,总投资662.02亿元,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达效率达100%。争资引项成效显著新增专项债项目15个12.33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7个2.39亿元,申请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9个6.08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11.4亿元,对外直接投资132万美元。创新招商模式,主动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拓展了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1个,合同投资230.72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0.11亿元、市外资金45.8亿元。

(三)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城市品质稳步提升。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新老城区、开发区、商务中心区协调发展,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完成菇业大道、华光路、北环路等7条道路延伸建设工程。完成团结游园、人民游园、消防公园等公园游园的提质改造工程,凤鸣园等口袋公园绿化建设工程,新增公园游园面积4.2万平方米,绿地面积4.23万平方米。完成县城区供水建设项目二期和一污二污提标改造工程。改造背街小巷300多条,完成香菇市场升级改造,铺设天然气管网200公里。新增城区停车位510个,改造老旧小区4个,建成安置房136套。城市管理日益精细。深入开展城区交通秩序、市容市貌、违法建设等专项治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城乡建设不断加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安全饮水改造工程30处,受益人口7万人。新建农村道路53公里,桥梁6座349延米,修复水毁桥梁14座,完成新增15个行政村农村客运班线实现公交化运营。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完成6个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和30个市级“四美乡村”示范村建设。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和畜禽粪污治理,完成改厕1.329万户,建立了城乡一体化保洁机制。

(四)重点改革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形成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行政许可即办件100%,不见面审批100%。企业开办实现一个环节、一日办结、零跑动、零收费,电子营业执照“一城通用”。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纳入“四保”白名单企业107个,新增市场主体1.4万户。新增减税降费和出口退免税3.6亿元,解决各类涉企问题126件。改革发展深入推进。县开发区坚持大胆创新,率先完成“三化三制”改革,组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开发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全面实施。行政、司法、文化、卫生、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全社会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五)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民生福祉大幅增进

物价平稳市场繁荣。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0.8%,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居住、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和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上涨了1.4%、0.6%、0.1%、2.2%、0.1%、0.6%;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了0.3%。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77亿元,同比增长2.7%。乡村振兴加快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强化返贫监测,精准落实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发展路径。全年实施项目209个,完成资金投资2.9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88个投入资金1.7亿元,年收益达850万元以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社会保障不断增强完成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救助标准提标工作,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8383.92万元,特困供养金7278.8万元。全额兑现临时救助、两残补贴、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价格补贴、高龄津贴、孤儿生活补助资金,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完成248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个县级特困供养中心、3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1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就业创业扎实推进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0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19万人。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完成技能培训2.8万人,新增技能人才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教育优先成效显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成效,积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消除“大班额”专项行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5所、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20570个。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努力推行中小学校“5+2”模式,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加快。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乡镇(街道)卫生院实现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实现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超额完成免费“两筛”“两癌”筛查目标任务。完成新县医院、传染病医院主体工程。建成2个多功能运动场、2个社会足球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深入实施“舞台艺术送基层”“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戏下乡257场,完善了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应急、物价、审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史志、档案、防灾减灾等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科技、广电、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事业持续发展。信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食品安全总体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回首一年来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主要经济指标后续增长压力较大;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新兴产业的产出效应尚不明显;工业强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够,主导产业层级底、链条短、科技支撑弱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转变;产业结构仍待优化,存在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缺乏个头大、拉动能力强、产业链关联度深的龙头企业;投资稳增长的压力较大,重大项目储备、产业项目招商等关键环节缺少强有力的抓手,新落地大项目少,重大项目支撑不足。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下一步工作中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主动作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化改革、高水平开放,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努力完成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任务。

2023年国民经济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进出口总值保持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完成市定目标。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夯实粮食生产加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力度,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9万亩,确保粮食面积保持在190万亩以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四优四化”为抓手,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和绿色高效种植,提高复种指数,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稳定粮食生产在14.25亿斤以上。突出发展特色农业。主动融入“国际农都”建设,围绕牧、林、菌、烟等特色产业,建设夏南牛、食用菌、林果等特色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夏南牛扩群增量,建设一批规模肉牛养殖小区,推进源食代等规模养殖场项目落到,肉牛年存栏保持在43万头以上。加快猪羊驴等畜禽产业协同发展,实施好生猪调出大县项目,争取肉羊大县项目。加强优质种源培育保护,推进泌阳驴种资源保护能力提升项目实施,启动夏南牛无角品系申报评审。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建成一批规模香菇种植小区,力争食用菌种植3.4亿袋。加快泌阳花菇河南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实施泌阳花菇种资源及新品种保育审定,争创全国花菇大县和食用菌省级现代化产业园。持续巩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成功模式,大力发展贾楼白云仙桃、马谷田瓢梨、付庄黄金梨等优质水果品种,建设优质林果生产基地,林果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大力发展林果采摘观光和林下中药材种植,保持中药材种植6万亩以上,实现产值2.8亿元。充分发挥“金铜山”品牌优势,稳定烟叶种植面积,完成烟叶收购10万担以上。加快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推进市级红薯产业园升级创建,不断扩大我县“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规模。实施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程,培育农业特色小镇,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循环农业、创意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一是抓实产业发展平台。聚焦“全国绿色建材加工示范区、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基地、电子电器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的定位,强化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开发“园中园”,做大做强开发区。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市场化管理运行。以提升亩均收益为导向,整治盘活开发区低效用地、闲置厂房、闲置设备。实行开发区内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模式,确保项目“拿地即开工”。持续开展“百园增效”行动,不断完善园区道路、水电、燃气、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加快乡村振兴产业园标准厂房建设,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二是加快产业升级改造持续实施企业“三大改造”,梯度推进企业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发展,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争取有研究开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达到全覆盖,入库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增长,完成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落实绿色化改造扶持政策,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小巨人企业1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智能车间1个、智能工厂1家。培育省级质量标杆企业1家、绿色工厂1家,新增100家“企业上云”,小型工业企业晋升为规模以上企业15家。积极推进食品、纺织、制衣、建材等原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内生活力,提升发展竞争力。三是加大创新驱动培育力度。紧紧围绕河南省真菌研究所院士工作站、恒都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和“三物融合”产业发展研究院,实施创新平台建优提质计划,建立“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培育申报国家级战略联盟1家、省市级2家。培育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星创天地4家、众创空间4家、重点实验室2家。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工程,健全更具吸引力的服务保障政策体系,加大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紧缺人才等培育引进力度,支持企业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和团队。大力发展院士经济,以院士领衔科技创新、赋能传统农区换道领跑。抓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现代产业体系以我县农副产品加工、电子电器产品制造、绿色建材主导产业为依托,围绕打造中国牛城、中国菌都,坚持“三链同构”,做好夏南牛、食用菌、绿色石材深加工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做大做强夏南牛、食用菌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努力融入双循环、迈入中高端。在夏南牛产业上,以国家夏南牛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支持恒都总部搬迁泌阳,吸引更多国内知名牛肉关联企业入住我县。抓好恒都10万吨牛肉深加工、5万吨熟食加工、肉羊深加工、预制菜、宠物饲料等项目投产达效,促进牛肉进口贸易、电子商务取得更大实效。在食用菌产业上,扶持壮大鲜菇坊、亿健食品、大地菌业等龙头企业,推进利豪嘉食品和香菇产业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引进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升级食用菌栽培技术,打造一批标准化种植、新品推广、精深加工基地。支持杨家集、高邑、泰山庙、王店等乡镇创建省级农业产业(香菇)强镇。依托院士工作站,建成全国首个食用菌“三物融合”产业发展研究院,加快形成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推动由食用菌大县向食用菌强县转变。在电子电器产业上,整合提升现有企业资源,以铭普、二木智能、友可为等企业为龙头,强化电子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电子电器产业园四期标准化厂房建设,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住,壮大产业规模。加快铭普光磁(泌阳)制造基地和软磁芯制造、二木智能装备制造、星火电子等一批项目落地开工,助推电子产业由元器件生产向“高新特精”制造转变,打造全省重要的光电产品制造基地。在绿色建材上,围绕国家石材生产基地绿色矿业示范区创建,推动中联集团年产2000万吨骨料生产线项目全面投产运营,加快绿色建材产业园、石材专业加工园区、石材物流园区等项目落地实施,加快春水、黄山口2个矿权出让,积极谋划石材区铁路运输专线,实施石材区路网、水网升级改造。

加快培育服务业主体。一是加快商务中心区建设。强化公共交通、水电气、信息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洲业国际汽车城、居然之家等商业综合体开发利用,实施金色花园、尚东等特色街区改造提升。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一批文化娱乐、商务服务、休闲餐饮等项目,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培育产业高集聚、产出高效益、功能高复合、就业高容量的服务业集群。二是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推进现有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加快编制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完善盘古山景区、五峰山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围绕“三山两园两水一圣地”实施文旅产业培育,推进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泌阳段)建设,加强盘古文化的深度发掘、整理、开发,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建成香菇小镇等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带动的文旅康养特色小镇。做大做强新兴旅游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充分挖掘盘古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创成全省旅游标准化建设示范县。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商物流业大力发展新零售、直播电商、网红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型消费业态,继续发放电子消费券,释放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培育一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镇、示范村和农村电商企业,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着力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农村市场购销两增。整合全国知名物流企业在我县建立区域分拣中心,打造豫南商贸物流仓储中心。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加快发展普惠金融,聚焦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和乡村振兴等领域,完善政金企对接长效机制,确保全年新增贷款投放20亿元以上。依托“政银担”创新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资信担保。拓展企业股权、债券等融资渠道,做好恒都食品、二木电子等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推动资本市场融资14亿元以上。加大金融风险防控,因企施策化解重点企业债务风险,有效化解农商行信用风险,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和非法金融活动。规范房地产业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发展定位,科学、合理发展房地产业。落实中央、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最新政策,实行房地产开发用地有序渐进出让,保持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化解问题楼盘,做好保交楼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加快培育房屋租赁市场,逐步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

(二)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围绕建设驻马店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实施城市有机更新行动,进一步完善城区功能。组织片区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工作,有序完善中心城区相关专项规划编制,不断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科学发展水平,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二是统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道路建设。开展城市路网贯通工程,完成菇业大道贯通、三山路扩建等15条道路建设。加大城市绿化。加快推进泌水河、梁河两大开发带生态治理,推进泌水河省级湿地公园创建。加大建设绿地公园、文化游园建设力度,新增公园游园15座,新增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32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46.19%。加强生态水系治理。实施五峰山大道、白云山大道南段、创业路南段供水管网建设工程,实施行政路、铜山湖大道等干道雨污分流建设工程,实施白云山大道、滨河北路、泌水南路沿线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启动文苑路泌水河大桥、创业路梁河大桥建设工程。完成温庄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城市提质项目建设。推进新客运站、科技展览馆等重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餐余垃圾处理建设项目,加快活禽交易市场投入使用。推进标准化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建设,建成中心城区23个公厕垃圾中转站,积极开展城区430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程。规划建设路侧停车位2238个,公共停车位1250个,建成集中式公共充电示范站。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建成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1038套,完成2处老旧小区改造。三是加快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坚持规划引领、农民主体、城乡融合、循序渐进、建管并重的原则,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编制实施乡镇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快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整治行动,实现乡镇政府所在地垃圾中转、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建设全覆盖。完成所有乡镇街道共计130公里的供气主管道建设工程,实现气化乡村建设。创建“四美乡镇”1个、“四美乡村”30个,确保40%以上农户庭院达到“五美庭院”标准。完成户厕改造4000户,新建农村道路30公里以上。四是抓牢城市文明创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对照创建指标体系,压实责任,补齐短板,深入整治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秩序,打造精细化示范街。实施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公安等应用场景试点示范项目5个,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坚持以创强管,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智慧化监管平台,提高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

(三)强化项目拉动作用,夯实发展后劲基础

加强项目谋划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抢抓多重利好叠加的战略机遇期,紧盯上级投资趋势和政策走向,发挥我县生态、产业、区位、资源等优势,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新型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9大领域,精心编制安排一批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力争有更多重大项目进入专项规划的盘子。今年谋划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38个,总投资1259.5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950.2亿元。谋划实施县级重点工程类项目60个,计划总投资253.7亿元,拟争取资金类项目103个,争取资金9.73亿元。二是狠抓项目落地。实行“项目长”制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分包、现场办公、会商调度、督导检查、考核奖惩等机制,强力加快项目进度。按照“三个一批”活动要求,对省市重点项目落实“五个一”服务,研究化解征地拆迁、手续办理、融资用工等难题,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着力推进项目开工、投产、达效。积极配合做好南信合高铁项目服务保障,完成6个35千伏及以上电网基建项目,实施华山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和2023年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谋划实施饶良河治理工程、石门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完成中天碱业、绿色石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聚力突破招商引资围绕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和电子电器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重点引进一批“补链、强链”项目,谋划重点招商类项目21个,计划投资178亿元,确保引进各类亿元以上投资项目30个以上、到位资金50亿元以上。紧盯世界500强、国内外综合实力突出的旗舰型企业、头部企业,细化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招商引资考评体系,打造政策洼地,压实招商责任,加快推进青岛兄弟进口干果生产、广宏食品包材项目落地实施,力争引进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四是强力优化营商环境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为重点,把营商环境作为战略性基础工程紧抓不放,突出市场主体满意度提升,实施重点指标攻坚行动,努力保持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在第一方阵。加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积极推进“掌上办”,突出抓好“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标准地+承诺制”等重点事项,营造良好政务环境。引导市场主体增强诚信意识、强化信用信息共享与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兑现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惠企利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用工、融资等发展难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落实容缺办理、区域评估、联合测绘等制度,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当好助企服务员。以常态长效机制为保障,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月监测、季评估等机制,深化专项治理,坚决打击破坏营商环境行为,营造重商、尊商、育商、聚商环境,着力打造办事不求人的营商品牌。

(四)坚持重点领域突破,不断强化环境治理

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围绕精准施策,抓好产业培育、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建设,整合资金2.93亿元,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0个,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统筹做好稳岗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扶贫资产管理,因地制宜推进移风易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夯实生态环境安全。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推动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调整,健全“六控”机制,保持PM2.5和PM10浓度和优良天数全省领先,确保我县连续四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抓好水环境治理,加强洪汝河、泌水河及其重要支流沿线排污口溯源整治,确保出境断面水质持续100%达标,铜山湖争创省级幸福河湖。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抓好土壤污染治理监测,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确保土壤环境安全。健全完善城乡垃圾收集处理运营监管体系,持续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和垃圾热解处置。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强化畜禽粪污、农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持续巩固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加快实施国土绿化工程建设项目,完成山区生态造林2000亩,建成盘古乡科学绿化示范点600亩,完成5000亩森林经营试点示范项目,创建市级森林乡村8个,林木覆盖率达到61%以上。大力推进国家绿色矿山示范区创建,积极推进石材开发区生态修复和开发保护,推动石材区废石和锯泥等大宗固废循环利用,创建国家绿色矿山示范区。推进节能降碳,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导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用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改造,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持续降低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力争80%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完成节能改造。三是防范化解社会环境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防控风险、守住底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健全城乡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应急响应体系,建强综合性救援队伍。压紧压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属地管理责任,落实落细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确保零事故目标。聚焦“三零”目标,完善矛盾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妥善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加强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惩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建强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实施就业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新增城镇就业59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以上、返乡创业13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技能培训2.4万人,新增技能人才1.8万人。开展精准参保扩面行动,推动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应保尽保。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贴标准,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继续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0户。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新生育政策落地实施,做好“一老一小一青壮”问题,织密社会保障网,不断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强化公共服务水平。立足发展普惠性教育,一体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学前教育8所、小学27所,初中7所,高中1所,新增学位8425个以上,着力解决大班额问题。全力推进新一高项目落地,加快推进黄淮学院夏南牛学院和食用菌学院协议落实,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中医院搬迁进程,建成传染病医院。继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扩大医院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推动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标升级,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打造城市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和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县内就诊率提升至90%以上。继续做好“两筛”“两癌”免费筛查,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新建改扩建运动场(足球场)5处,建成全民健身馆。加快推进“城市书屋”建设,完成县博物馆、城市馆和花菇博物馆陈列展览,推进“舞台艺术送基层”“文化下乡”等惠民工程,开展送戏下乡100场,不断完善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帮助下,虚心听取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建议,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2023年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全方位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开启建设现代化新泌阳不懈奋斗。

主办:泌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泌阳县行政路中段
政府网站标识码:4117260001
联系电话:0396-7922033
豫ICP备17018201号-1   
豫公网安备 41282202000001号